曾國藩終身崇尚的“六字真言”:不信書 信運氣
筆記小說作家易宗夔(1874—1925)著《新世說》,其中記有多則曾國藩軼事。有一次,曾國藩與幕僚開玩笑:“拼著老命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這不是常人能力所及,但也未可一概期待賢者大包大攬。應當在德行、文學、言語、政事四科之外,另設一科,叫‘絕無良心科’。”這至少透露了他的一個理念,即要成就大事,先得將良心流放才行。曾國藩一生運斤成風,最可怕的兩“板斧”:一為殺人,二為洗腦。如果說殺人尚屬間接行為,洗腦則為直接操作,這方面曾尤稱行家里手。法國思想家盧梭有句名言:“誰控制了人們的思想,誰就可以控制他們的行動。”對于洗腦的諸端好處,曾國藩領會極深。他跟朋友、僚屬和家人談話寫信,時時處處均運用這門絕活,拿程朱理學“存天理,滅人欲”的金剛箍,牢牢地套在對方頭頂,有事無事念上三遍,叫人實在受不了,卻又不得不領受他的“盛情”。
孟子說“人之患在好為人師”,曾國藩即犯此病。不過他給人洗腦,別人可明里受洗暗里拒洗,因此倘若作客觀評價,曾國藩洗腦的成就實在不高。最典型的例子是,其長子曾紀澤接受嚴父教誨多年,卻一朝盡棄所學,借出使俄國之便,納洋婦,從洋俗,行洋禮,絕對乖悖了家風,對此曾國藩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,無可奈何。
最滑稽的是,曾國藩積累了數十年的“教學經驗”,到頭來卻將它們棄若敝屣,一改理學家的慣常面目,示人以陰陽家的普通聲氣。據朱克敏的《雨窗消夏錄》記,曾國藩嘗謂吳敏樹、郭嵩燾曰:“我身后碑銘必屬兩君。他任捃飾,銘詞結語,吾自為之,曰:‘不信書,信運氣,公之言,傳萬世。’”臨到生命垂暮,曾國藩傳給人的竟是“不信書,信運氣”六字,怎不教兒女、友人、部屬跌碎眼鏡?曾國藩平日講求的是孔孟儒道和程朱理學,經他數十年如一日的熏陶,別人已經深信不疑了,至少也是將信將疑,可他這位“導師”內心卻根本不相信,還有比這更荒誕的黑色幽默嗎?當然,曾國藩還算良知未泯,生前肯揭破自己的假面。
曾國藩終生相信運氣,但他崇信運氣的態(tài)度前后有些變化。壯年時他說:“吾嘗舉功業(yè)之成敗,名譽之優(yōu)劣,文章之工拙,概以付之運氣一囊之中,久而彌自信其說之不可易也。然吾輩自信之道,則當與彼賭乾坤于俄頃,較殿最于錙銖,終不令囊獨勝而吾獨敗。”在這段話中,他強調自信心,運氣還占不到絕對上風,但這種自信心逐年消磨,終于所剩無幾。他的好友胡林翼曾喟然慨嘆:“成敗利鈍,實關天命,吾盡吾心而已。”兩位晚清的柱石之臣,身處艱危之境,都把天命和運氣看得極為重要。
你可能會說,曾國藩玩弄的把戲是黑色幽默,此言差矣,因為中國傳統(tǒng)讀書人面對不可掌控的運氣時,其心理確實相當微妙,他們往往以儒家文化吹響沖鋒號——“天行健,君子自強不息”,卻以道家文化鳴金收兵——“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”。臨到晚年,血氣既衰,斗志瓦解,回望來路,多半會驚得冷汗涔涔,倘若運氣再差些,比九死一生更糟糕的結局將是一瞑不復視。正是有見于此,曾國藩才忍不住留下六字真言——“不信書,信運氣”,這句話可算是他的精神遺產,盡管滑稽,但并不虛偽。
(王開林)
- 山西公布平遙唐墓發(fā)掘資料 墓主為太原郡人士2025-05-07 09:05:44
- 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揭曉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等入選2025-04-25 07:04:43
- 阿曼保護巴特考古遺址2025-03-06 09:03:55
- 浙江紹興發(fā)現越國“排屋”遺存:木構建筑 保存完整2025-03-06 09:03:29
- 探源5000多年前的“長三角文化圈”——江蘇常州寺墩遺址考古傳遞2024-05-08 06:05:03
- 文化中國行 |黔西觀音洞: 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代表2024-04-29 06:04:13
- 文化中國行|安龍觀音洞遺址:出土了貴州年代最早的陶片2024-04-29 06:04:27
- 貴州從江:都柳江畔云海如畫05-10
- 貴州從江:刺繡微車間帶動居民家門口就業(yè)05-10
- 穆嶸坤到德江沿河印江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并督導安全生產工作05-09
- 2025第六屆茶業(yè)大會在銅開幕05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