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著文學去旅行緣何受歡迎
作者:陳麗娟(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)
五月的荊楚大地,文學給許多游客帶來別樣風景。在武漢,《夜上黃鶴樓》國潮夜宴場場爆滿,霓裳巡游與賽博國樂碰撞出火花,“夢回太白”對詩互動讓人們詩情澎湃。在屈原故里秭歸,吟誦大會誦出“路漫漫其修遠兮”的千年回響。
如果說影視化讓文學地標“可見”,而科技賦能則拓展了沉浸式體驗的維度。夜幕低垂,武漢黃鶴樓化為巨幕,燈光編織出仙鶴翩躚的空靈之境,歷代文人贊美黃鶴樓的詩句巧妙融入光影之中。“五一”假期前3天,這座1800年歷史的黃鶴樓共接待游客超13萬人次。而在三國赤壁古戰(zhàn)場,沉浸式演藝與科技的結(jié)合讓《三國演義》的經(jīng)典戰(zhàn)役實景再現(xiàn)!冻啾·借東風》大型實景劇運用全息投影、光影特效等科技手段,將古戰(zhàn)場的恢宏場景立體呈現(xiàn),游客仿若置身于金戈鐵馬的激烈戰(zhàn)場。赤壁大戰(zhàn)陳列館創(chuàng)新運用VR、全息投影、數(shù)字互動等技術(shù),為游客打造出“虛擬穿越赤壁之戰(zhàn)”的震撼體驗。這些創(chuàng)新實踐讓千年文脈在數(shù)字時代煥發(fā)新生。
與此同時,在江蘇,茅盾文學獎作品《北上》的影視化改編及文旅聯(lián)動激活了大運河的文化基因!侗鄙稀芬跃┖即筮\河為敘事空間,通過1901年意大利人“小波羅”的尋親之旅與2014年運河申遺兩條時空線索,交織出運河百年的滄桑巨變與民族記憶。小說展現(xiàn)了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,同名電視劇熱播后,帶火了取景地昆山巴城老街、淮安花街等運河沿線的文旅。游客漫步在青石板街道、石拱橋、運河碼頭,仿佛置身于小說中的世界,實現(xiàn)了從文學想象到現(xiàn)實場景的跨越。
始建于清代光緒年間的巴城老街擠滿了八方而來的游客,巴城老街客流量達12.7萬人次,同比增長273.5%。而《北上》劇中一句“長魚面暖胃又暖心”,直接帶動淮安河下古鎮(zhèn)長魚面店銷量提升超3倍。游客還可以扮演劇中角色,乘花船沿運河游覽,在精準復刻的劇中場景感受運河文化魅力。這種“文學導覽”模式,成功將靜態(tài)的歷史遺存轉(zhuǎn)化為可感知的文化現(xiàn)場。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各地文旅盛景再次印證:當文學經(jīng)典從紙頁走向山水,深層的文化記憶便被重新喚醒。文學作為文旅“催化劑”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(xiàn)在三方面:激活文化記憶、喚醒情感共鳴和鑄就精神價值。
許多旅游目的地擁有厚重歷史,但因為缺乏生動的敘事表達,而成了靜態(tài)展陳。而文學作品將沉睡的文化記憶重新喚醒,賦予其可感知的溫度與生命力。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·諾拉提出了“記憶之場”理論,指出民族記憶需要物質(zhì)載體和儀式實踐才能得以延續(xù)。文學作品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“記憶之場”,它通過敘事重構(gòu)將抽象的歷史轉(zhuǎn)化為具象的體驗。
馬伯庸的《長安十二時辰》就是典型例證,小說以盛唐長安為背景,憑借緊湊的情節(jié)與嚴謹?shù)目紦?jù),再現(xiàn)了千年古都的市井煙火與盛唐氣象。同名影視劇熱播后,“長安”不再只是歷史教科書上的名詞,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文化符號。當?shù)匚穆貌块T以小說中的文化場景為藍本,打造出聞名全國的沉浸式體驗新空間。“五一”假期,西安主題街區(qū)再掀旅游高潮,游客手持紙扇身著唐裝,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區(qū),在飛檐斗拱間欣賞《霓裳羽衣舞》的曼妙姿態(tài),在繁華坊市聆聽胡琴與琵琶的悠揚合奏;長安十二味的市井小吃和琳瑯滿目的美食瞬間將游客帶回“貴人御饌,盡供胡食”的盛唐場景。當文字敘事轉(zhuǎn)化為身臨其境的體驗,歷史由此煥發(fā)新生,游客成為記憶的參與者。
旅行的本質(zhì)是尋求差異化的體驗,但真正打動人心的,往往是情感上的歸屬感。人文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的“戀地情結(jié)”理論指出,人類會對特定地理環(huán)境產(chǎn)生情感依附。而文學正是這種情感的編碼器和放大器,文學作品通過細膩的敘事和生動的人物塑造,將抽象的地理空間轉(zhuǎn)化為飽含情感意義的“地方”。正如魯迅的《故鄉(xiāng)》《孔乙己》等作品,讓紹興的烏篷船、咸亨酒店、百草園不再是普通的地標,而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。游客尋訪魯迅故里,實則是尋找“閏土”“孔乙己”生活過的痕跡——那方戲臺是否演過社戲?那條石板路是否走過魯迅?文學通過意象的重復與情感的累積,使物理空間獲得詩意的維度。當讀者踏入作家筆下的場景時,實際是進行一種“詩性空間”的驗證與朝圣。這種情感聯(lián)結(jié),讓旅游從“看風景”升華為“尋故事”,而文學正是最動人的腳本。
經(jīng)典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成為跨越時空的旅行指南,是因為這些作品完成了一場深刻的精神賦魅——將冰冷的物理空間幻化為充滿生命張力的意義空間,使尋常的山水草木煥發(fā)出獨特的精神品格。這種神奇的點化就是精神的洗禮:崔顥寫下“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”,讓一座江畔樓閣承載了千年文人的離愁別緒;而沈從文用《邊城》為湘西小鎮(zhèn)賦予了最淳樸的人性光輝。當游客循著文字探訪這些地方時,尋找的從來不是眼前的風景,而是文學為山河鍍上的那層精神之光。
這種“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”的生動實踐,不僅為地域發(fā)展注入了持久活力,還讓每一次旅行都變成文化的重逢。當文學與山河相遇,風景便成了詩行,旅行便成了閱讀——我們終將在“字里行間”,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原鄉(xiāng)。
《光明日報》(2025年05月14日 13版)
來源:光明網(wǎng)-《光明日報》
- 跟著文學去旅行緣何受歡迎2025-05-14 04:05:30
- 細微與通透——《小魚大河》的詩性境界2025-05-14 04:05:21
- 在緩慢敘事中呈現(xiàn)陪伴真諦2025-05-14 04:05:25
- 《高水平開放的海南自由貿(mào)易港》出版2024-01-25 06:01:25
- 詩人田湘漢英雙語詩集《雪人》品讀會舉辦2016-09-17 04:09:53
- 仰望星空 放飛幻想2016-08-22 10:08:35
- 郝景芳——給科幻題材灑上詩意的陽光2016-08-22 10:08:43
- 細微與通透——《小魚大河》的詩性境界05-14
- 在緩慢敘事中呈現(xiàn)陪伴真諦05-14
- 草原與城市的對話05-14
- 寫意鑄魂 以藝搭橋05-14
- 預防感染H7N9禽流感:吃雞排和火鍋涮肉需謹慎
- 船游歐洲 一場春光與水影的邂逅(圖)
- 香港致力保持旅游中心地位 經(jīng)典景點成王牌(圖
- 香港“神醫(yī)”賣毒藥 自稱師承御醫(yī)不乏明星求診
- 中國區(qū)拉動 保時捷創(chuàng)三月全球銷量記錄
- 產(chǎn)品網(wǎng)絡持續(xù)細分 長安福特否認產(chǎn)能受限
- 發(fā)改委:因漲幅低于50塊錢每噸 油價不調(diào)整
- 數(shù)據(jù):科比4月出場時間生涯新高 一數(shù)據(jù)不遜喬
- 科比報銷湖人難成最強第八 火箭需看馬刺臉色行
- 職場關(guān)注:蘇泊爾創(chuàng)始人談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