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動傳播:紀錄片的新媒體機遇(圖文)
光明網記者 郭佳
今年發(fā)布的中國紀錄片發(fā)展研究報告指出,2015年可稱為中國新媒體紀錄片的井噴年。隨著我國網絡視頻用戶突破5億,紀錄片在新媒體上的播放量實現(xiàn)高速增長,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《鳥瞰中國》等多部紀錄片在網上獲得了過億的播放量。
互聯(lián)網思維給紀錄片創(chuàng)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。面對大眾觀影習慣的變化,如今,一些原本傳統(tǒng)的紀錄片制作機構正不斷嘗試運用新的創(chuàng)作理念和方式,各大視頻網站也紛紛在紀錄片領域發(fā)力。此外,一些紀錄片也開始試水院線,通過在互聯(lián)網上展開“眾籌”等形式,以吸引更多觀眾。
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等一批紀錄片今年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上走紅。資料圖片
傳統(tǒng)紀錄片制作嘗試轉型,瞄準移動端傳播
要說最近什么紀錄片在網上很“火”,新華社打造的微電影形態(tài)可視化全媒體產品《紅色氣質》必然算一部。這部片子從策劃之初,就把互聯(lián)網作為主要的播出平臺。該片以9分05秒的時長,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,在互聯(lián)網上獲得了大量網友的關注。
“小是美好的,小也是見功力的。”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趙捷評價認為,當下的受眾尤其是年輕受眾,對一段視頻的耐心有限,如何讓較長的紀錄片更適合網絡傳播,對制作方來說是個考驗。
趙捷介紹,作為擁有獨家國家級歷史影像庫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(簡稱新影廠),從黑白膠片時代起,就用攝像機記錄了一系列國家發(fā)展中的重要事件。而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新影廠同樣面臨著怎樣把國家記憶更好地傳承下去的問題,目前新影廠正在對原有影像資料重新整理和發(fā)掘。
“很多早期膠片拍攝的紀錄片片比是1:3.5,一個小時的紀錄片是由3.5小時的素材剪輯而成,那2.5的部分可能由于當時歷史環(huán)境的限制沒能播出,但到今天再看,好多精彩的鏡頭其實就在那2.5的部分中。”趙捷強調,無論處于什么時代,有共享才會有傳播,要吸引觀眾,一定要把片子的內容做得好看,讓這些珍貴的資料重新煥發(fā)生機。
此外,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在手機上觀看視頻,中央新影集團在策劃拍攝紀錄片時,也會考慮手機移動端的傳播。趙捷以最近拍攝的《新三峽》為例,“除了長的紀錄片,我們還將制作若干部時長只有5分鐘、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微紀錄片,叫《探秘新三峽》。這樣不僅有利于傳播,而且也會給地方的旅游文化發(fā)展帶來利好。”
視頻網站在紀錄片領域發(fā)力,組建專門創(chuàng)作隊伍
以往,紀錄片產業(yè)的市場體系和運營機制不健全,導致其核心資源大都集中在國有大型電視機構當中,F(xiàn)在,隨著互聯(lián)網躋身主流媒體行列,全媒體傳播逐漸成為常態(tài),搜狐、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紛紛開設紀錄片頻道,并組建專門的紀錄片創(chuàng)作隊伍。
騰訊紀錄片頻道主編黃平茂認為,由于電視臺對紀錄片播出平臺的壟斷逐漸被打破,一些有想法、有創(chuàng)意的紀錄片制作人在網絡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。“比如,2015年著名導演焦波獨立制作的紀錄片《鄉(xiāng)村里的中國》在騰訊上線,網民點擊率就接近5000萬。”
黃平茂告訴記者,近年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著力打造平臺價值。“從2015年起,騰訊視頻將熱播紀錄片作為主要努力方向,主打世界級版權內容(如跟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合作)。首批上線的300小時紀錄片,在2015年一年就獲得了4.3億人次的播放量。”
除騰訊視頻外,其他視頻網站也努力發(fā)力。鳳凰視頻早在2010年9月就正式單獨分拆出紀錄片頻道,除了同步獨家播出鳳凰衛(wèi)視的紀錄片節(jié)目之外,還與其他媒體和個人廣泛合作,運營豐富的紀實內容;愛奇藝付費VIP會員數(shù)已經突破2000萬,其紀錄片頻道的部分作品已經開始付費觀看;優(yōu)酷土豆紀錄片頻道從《季錄》開始,部分自制紀錄片已從線上的視頻觀看走向線下的商業(yè)活動和圖書出版等,逐步加大商業(yè)化步伐。
紀錄片試水院線,“眾籌”方式調動觀眾積極性
今年3月,紀錄片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在距離央視紀錄頻道熱播一個多月后,被上傳到網絡上,突然走紅。這種片方沒做宣傳,卻因良好口碑在社交平臺上形成話題,并持續(xù)發(fā)酵,進而使播放量不斷攀升的事例,正是“互聯(lián)網+”時代才會出現(xiàn)的特有景觀,也給紀錄片的營銷發(fā)行帶來了新思路。近年來,不少紀錄片的制作和發(fā)行團隊開始嘗試運用“眾籌+口碑營銷”的方式吸引觀眾。
幾年前,一部由網友“眾籌”而來的紀錄片曾在網上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。著名導演凱文·麥克唐納希望發(fā)現(xiàn)一些真正由普通人拍攝的好素材,便通過YouTube平臺號召全球網民以鏡頭捕捉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的生活點滴。令他沒有想到的是,截至活動結束,有192個國家(地區(qū))的網友參與活動,他們共收到多達80000段短片,總時長達4500小時,最終由他們選取素材剪輯成95分鐘的成片。由于在社交網絡上受到大量關注,這部紀錄片也選擇了在網友參與頗為活躍的日本、以色列、俄羅斯等十個國家上映。不少網友表示,正是因為這部紀錄片,讓他們看到了不同膚色、不同年齡、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在一天當中的樣子。
今年收獲了超過千萬元票房的《喜馬拉雅天梯》,也嘗試了“眾籌”這一宣發(fā)手段。“你愿意在電影院里遇到這些藏族登山少年嗎?你可以選擇參加首映禮來支持我們,首映禮定在五座城市……每場會有60名的支持名額。”這是紀錄片《喜馬拉雅天梯》在網上的眾籌宣傳語。該電影出品人路偉告訴記者,這幾百位眾籌出品人,不僅是電影投資人,也是電影營銷員和團購的第一撥觀眾,他們不僅通過“眾籌”形式參與了首映禮,而且很多人還通過自己的社交網絡為這部紀錄片作了“口碑”宣傳,這與一般僅僅是買票走進電影院的普通觀眾有很大不同,實踐證明,“眾籌”這種方式調動了每一位觀眾的積極性。
原標題:移動傳播:紀錄片的新媒體機遇
- 天津老建筑游客盈門 展現(xiàn)城市“詩書氣”2024-03-16 05:03:35
- 最大少兒反盜版聯(lián)盟成立 36家出版社入駐阿里知產保護系統(tǒng)2016-08-26 04:08:59
- 摘下雨果獎的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是咱天津的2016-08-26 02:08:20
- 慶“八一”今晚書畫家慰問空軍部隊官兵(圖文)2016-08-01 04:08:29
- 《國家信息化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綱要》提出 加快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數(shù)字化改2016-08-01 04:08:35
- 天津交響樂團奏響 名曲傾倒觀眾2016-08-01 04:08:50
- 2016中國·青海國際詩人氈房圓桌會議啟幕(圖)2016-08-01 04:08:41
- 穆嶸坤到德江沿河印江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并督導安全生產工作05-09
- 2025第六屆茶業(yè)大會在銅開幕05-09
- 正式授牌!銅仁成為“一帶一路”抹茶高質量出口地區(qū)05-09
- 全國首個抹茶研究中心!落戶銅仁!05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