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保護須防“保護性破壞”
在《長城保護條例》頒布10周年之際,遼寧綏中一段野長城在修繕中被抹為“平板路”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。圖為9月23日拍攝的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修繕后的容貌。新華社記者 楊青攝
張雪花
近日,“最美野長城被抹平”的消息在網(wǎng)絡上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盡管國家文物局新近公布了“抹平”措施影響長城古貌、嚴處責任人的調(diào)查結果,但對于這一令人痛心的事情,不少網(wǎng)友依然難抑吐槽沖動。
文物是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,最大價值在于呈現(xiàn)歷史風貌,連接歷史與現(xiàn)實。對于滄桑感十足的長城被硬化抹平成“路面”,有網(wǎng)友扼腕痛惜:我寧愿看到幾百年后被風蝕的殘垣斷壁,也不愿見到現(xiàn)在的一馬平川!還有網(wǎng)友慨嘆,這樣的修葺還不如不修,甚至比破壞還可怕。
近年來,文物保護受到公眾越來越深切的關注。文物建筑被拆除、名人故居被損毀、珍貴文物遭破壞、古墓葬被盜掘等消息時時沖擊公眾的視線,由此而生的加大文物保護力度,從制度、資金、人手等方面強化保障的呼聲四起。此番“最美野長城被抹平”,讓我們看到的是文保必須警覺的的另一種“陷阱”或歧途,那就是“保護性破壞”!
曾幾何時,一些地方打著“保護性拆除”的招牌,拆毀、重建了不少名人故居等不可移動文物,令人唏噓。成為“危房”的名人故居固然需要維修,但徹底推倒后即便原地復建出一座光鮮的故居,還會剩下多少歷史價值?文物是難以復原的易碎品,新不如舊、最大限度保持“原汁原味”是文物行業(yè)的準則。拆除名人故居重建也好,抹平加固“最美野長城”也罷,如此保護,終不免維納斯安上斷臂、裸體雕像被披衣裝的意味。而其背后無論是基于經(jīng)濟政績考量,還是“無知無畏”專業(yè)素養(yǎng)不足,“保護性破壞”務須休矣!
文物保護是一項科學復雜的系統(tǒng)。我們看到,很多考古工作因為條件技術不成熟,為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毀,寧可一再擱置,而許多文物保護工作者為了最大限度修復文物原貌,亦可謂匠心匠人殫精竭慮,F(xiàn)代科技的發(fā)展,使得很多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為文物的如初修復提供了可能。要更好地做好文保,一方面要完善制度,加大文物保護力度,避免重要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坍塌于掘土機的車輪,另一方面,要進一步規(guī)范細化文物保護工藝標準,積極引入新科技手段,有效提升文保人員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避免陷入“保護性破壞”陷阱。
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講述者。“最美野長城”的爭議像一記警鐘,提示我們要更加科學審慎地保護文物,從而記得來路,更好地面向未來。
- 安順地戲:六百年遺響唱新聲 薪火相傳讓非遺文化“落地生花”2024-05-16 06:05:40
- 非遺巡游人氣旺2024-05-07 07:05:06
- 文化中國行 | 侗族大歌: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籟之音2024-04-29 06:04:07
- 文化中國行|仰阿莎:苗族群眾“最浪漫的歌”2024-04-29 06:04:50
- 國家非遺畢節(jié)納雍“滾山珠”點燃“村BA”賽場2024-04-29 06:04:56
- 非遺研學 寓教于樂2024-04-27 06:04:02
- 外國游客走進三星堆博物館2024-04-27 06:04:29
- 預防感染H7N9禽流感:吃雞排和火鍋涮肉需謹慎
- 船游歐洲 一場春光與水影的邂逅(圖)
- 香港致力保持旅游中心地位 經(jīng)典景點成王牌(圖
- 香港“神醫(yī)”賣毒藥 自稱師承御醫(yī)不乏明星求診
- 中國區(qū)拉動 保時捷創(chuàng)三月全球銷量記錄
- 產(chǎn)品網(wǎng)絡持續(xù)細分 長安福特否認產(chǎn)能受限
- 發(fā)改委:因漲幅低于50塊錢每噸 油價不調(diào)整
- 數(shù)據(jù):科比4月出場時間生涯新高 一數(shù)據(jù)不遜喬
- 科比報銷湖人難成最強第八 火箭需看馬刺臉色行
- 職場關注:蘇泊爾創(chuàng)始人談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