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就是卒中病人的大腦
“與時間賽跑”是被寫入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指南的共識。中國卒中學會常務副會長、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(yī)院王擁軍教授指出,發(fā)病3小時內采取溶栓治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療措施,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。
為了爭分奪秒搶時間,北京天壇醫(yī)院在兩年前組建了“急診溶栓綠色通道”團隊。他們必須24小時待命,必備“快速計算時間”的看家技能,提供“一站式”全程陪護,擁有拍CT、做核磁的優(yōu)先特權,他們有時比患者家屬還要“急性子”……然而,《生命時報》記者跟診“綠道團隊”兩天后發(fā)現,即便壓縮院內時間,能在3小時內獲得溶栓治療的患者,數量仍然很少。
檢查后才知幾天前竟有跡象
7月14日中午12點,剛吃完午飯,醫(yī)生值班室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:來了一個要做溶栓篩查的患者!當班實習醫(yī)生秋瑾掛上電話,沖向急診室。
患者是一名54歲的女性,姓唐,一側手腳有些不利索,嘴角略歪斜,但神志清醒。按照綠色通道(簡稱綠道)的救治程序,急診前線一旦發(fā)現疑似腦;颊,要立即通知綠道一線的值班醫(yī)生,進行初步篩查評分,秋瑾首先要做的就是這項工作。問姓名、問日期;向左看、向右看;指鼻尖、高抬腿;呲下牙、伸舌頭……看似普通尋常的篩查項目,每一個都行之有因。7分鐘,這是秋瑾從得到通知到作出最終評分所用的時間。
唐阿姨癥狀較重,走綠道刻不容緩。“趕緊,一個家屬去交錢,另一個推車跟著我走,先去做CT。”秋瑾邊囑咐患者家屬,邊掏出一刻不離身的值班手機,通知溶栓二線的方瑞樂大夫。個子小小的她,走路如風,一路沖在最前面,幫患者開道,同時聯系影像科,保證病人一到就能做上CT。
12點30分,CT檢查結果出來,不出所料,是卒中,未出血。如按問診時所說的9點左右發(fā)病,到現在做完必要檢查,大約是3個半小時。雖然已經超出3小時黃金期,但此時溶栓也還不算太晚。然而,匆忙趕來的方大夫在看完CT成片后卻發(fā)現一個問題,栓塞部位并不像新發(fā)病灶。“你再回想一下,覺得走路不利索是今天早上才出現的嗎?”這一次,唐阿姨斷斷續(xù)續(xù)給出了另一個答案:幾天前就有跡象了,前一天出現走路問題,今早醒了覺得腿發(fā)麻、說不清話,這才來醫(yī)院。
“沒辦法,3個小時的窗口期超過太多,溶栓是沒法做了,按照常規(guī)腦梗治療辦吧。”方大夫無奈地說。
太多患者超過3小時才來
又是一個當班日。7月19日早上不到7點,一陣刺耳的電話鈴把秋瑾從睡夢中吵醒。顧不上洗把臉,她急匆匆趕到急診室,患者楊阿姨已被安排在了急救推車上。
楊阿姨今年74歲,是北京一家二甲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,3年前曾得過一次腦卒中。當天早上6點左右,楊阿姨醒來就覺得身體發(fā)麻,于是叫家人直接把她送到了天壇醫(yī)院。一如其他被懷疑腦卒中的患者,楊阿姨走綠道,做完各種檢查并確診為卒中,只用了半小時左右。可能是因為對溶栓治療較為了解,雖癥狀不重,楊阿姨仍希望溶栓。
但沒想到,與幾天前唐阿姨幾乎一樣的情況發(fā)生了。CT結果顯示,病灶不像是一個多小時前發(fā)作的。在方大夫一遍又一遍的詢問中,楊阿姨的說法幾經變化,從“前一天晚上7點頭暈、8點發(fā)麻、12點沒勁”,到“半夜3點出現癥狀”,再到“應該是半夜1點覺得不對”……問的人、說的人、聽的人,全都一頭霧水。
“我想溶栓。”楊阿姨很堅持。方大夫耐心解釋說:“我必須跟您說清楚,現在發(fā)病時間不能確定,我看片子不太像新病灶。溶栓最大的風險是出血,如果發(fā)病在3小時以內,出血風險大約是6%;如果超過6小時,風險會達到20%~30%。而且溶栓沒有預防作用,不是這次溶掉以后就不堵了。我看您癥狀不算嚴重,只要不加重日后問題不是很大。你們衡量一下獲益和風險,仔細考慮清楚。”考慮再三,楊阿姨最終還是放棄了。太多發(fā)病超過3小時就診的患者,讓方大夫十分無奈。
時間耽誤在哪兒了
數據顯示,我國每年新發(fā)卒中病人約250萬,每年死于卒中的人數超過150萬。對卒中患者而言,時間就等于大腦。但針對中國卒中中心聯盟10萬條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,整體溶栓率僅為4%。“100個病人只有4個接受溶栓,這個比例是很低的。”王擁軍說。
超出治療“時間窗”是導致溶栓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那么,時間都耽誤在哪兒了?
就診時間遲。作為北京天壇醫(yī)院溶栓團隊的骨干,神經病學中心副主任醫(yī)師方瑞樂最大的感受是,患者對卒中發(fā)病早期癥狀不敏感,對發(fā)病時間重要性意識不足。“很多人都說不清發(fā)病時間,剛出現癥狀也不在意。”
院前交接久。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二醫(yī)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(yī)師胡海濤說:“我們發(fā)現,院內的整體流程非常流暢,中間大概就50分鐘左右。但在這之前,120急診醫(yī)生先要做一些預檢,還要分配病案號,再開具后續(xù)處理。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院前銜接,是日后需要改進的重點之一。”
決定時間長。王擁軍說,在“十二五”初期,院內流程要花119分鐘,這大約2小時的時間基本都浪費在了沒有標準談話流程導致的簽字同意延誤,以及病人花錢去買藥上。從個人感受來看,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(yī)師程忻認為,近年來,跟病人家屬談溶栓比過去容易了。但方瑞樂告訴記者,雖然有所好轉,仍存在家屬討論時間較長的問題。
抓住缺血性腦卒中發(fā)病后的3小時“急救黃金時間”,應做到早識別、早求救、早溶栓。百姓不妨記住這樣一句話:言語含糊嘴角歪,胳膊不抬奔醫(yī)院。王擁軍強調,在送醫(yī)時,建議優(yōu)先選擇可以進行溶栓的醫(yī)院。“我感覺溶栓做得好不好,跟醫(yī)院級別關系不大,很多二級醫(yī)院就做得非常好。有時候,醫(yī)院級別越小流程會越快。”
- 凍豆腐怎么吃減肥 吸脂刮油好幫手2016-08-15 05:08:25
- 吃得健康有“8大準則”2016-08-15 05:08:37
- 立秋后適宜吃什么蔬菜、什么水果?2016-08-15 05:08:55
- 如何提升性愛質量?有8個要點2016-08-15 05:08:09
- 頭發(fā)分岔斷裂 如何保養(yǎng)秀發(fā)?2016-08-15 05:08:58
- 羅念慈:用國際“金標準”服務中國醫(yī)改2016-08-15 05:08:08
- 夏秋更替注意呵護寶寶肌膚2016-08-15 05:08:22
- 穆嶸坤到德江沿河印江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并督導安全生產工作05-09
- 2025第六屆茶業(yè)大會在銅開幕05-09
- 正式授牌!銅仁成為“一帶一路”抹茶高質量出口地區(qū)05-09
- 全國首個抹茶研究中心!落戶銅仁!05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