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共和黨“新保守派”崛起
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道 《日本經濟新聞》7月15日刊登題為《共和黨新保守派崛起》的報道,記者為飛田臨太郎。全文摘編如下:
在美國共和黨內部,被稱為“新右派”和“新保守派”的政治力量正在崛起。其代表人物是瞄準“后特朗普時代”的年輕政治家,其中包括副總統(tǒng)萬斯和國務卿魯比奧。
這股力量的特征在于將傳統(tǒng)上被視為左派政策的內容納入其政策框架,包括國家主導實行產業(yè)政策、高度重視工會、加強針對大企業(yè)壟斷問題的監(jiān)管以及采取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貿易措施等。
“美國指南針”組織由奧倫·卡斯創(chuàng)立,被譽為“如今華盛頓最具影響力智庫”。該組織對共和黨傳統(tǒng)的經濟政策持否定態(tài)度,認為這些政策主要受制于“跨國企業(yè)利益和市場原理主義”。
6月3日,“美國指南針”組織舉行成立五周年慶祝活動,萬斯和魯比奧出席并發(fā)表講話。他們對該組織的建言獻策大加贊揚,將其定位為理念的踐行者。萬斯指出:“為推動美國經濟政策恢復至符合常識的狀態(tài),為期20年的項目已經啟動。”魯比奧表示:“我們正在推進經濟政策的真正重組。”
萬斯強調要恢復制造業(yè)工人昔日的風采,并指出工會可以在培養(yǎng)人才方面發(fā)揮重大作用。魯比奧則提到,在關鍵制造業(yè)領域,有必要在國家主導下推進產業(yè)政策。
美國埃默森學院于6月下旬面向共和黨支持者展開調查。調查結果顯示,就“在2028年的總統(tǒng)選舉中,誰是理想的共和黨候選人”一問,提及萬斯和魯比奧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46%和12%,兩人的支持率居前兩位。由此可見,在選拔共和黨下一代領導人方面,新右派的影響力不容小覷。
新自由主義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政治的主流趨勢。而特朗普政府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關稅,實行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貿易政策,與主流趨勢背道而馳。不僅如此,特朗普熱衷交易,其言行具有不可預測性,所做決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個人判斷影響。
與之相對,以“美國指南針”組織為代表的新右派正在嘗試將特朗普開創(chuàng)的政策趨勢系統(tǒng)化,使政策由與特朗普個人綁定的形式向更為普遍的形態(tài)轉變。
新右派與民主黨激進左派在經濟政策方面的觀點較為接近,雙方有時會在國會進行合作。
新右派代表人物、參議員喬希·霍利與民主黨參議員科里·布克于3月共同提出旨在強化工會力量的法案;衾曾向激進左派代表人物、參議員伯尼·桑德斯尋求建議。萬斯的智囊團成員、美國圣母大學教授帕特里克·德尼恩則認為工會、反壟斷等經濟政策是“民主黨左派的偉大功績”。
新右派今后是否會成為共和黨的主流,這一點尚不明確。《大而美法案》于7月4日生效,法案的實施將導致所得稅減少,低收入者福利削減,這與新右派的理念相悖。共和黨一直以來標榜“小政府”,要突破傳統(tǒng)理念的壁壘并非易事。(編譯/馬曉云)
- 美共和黨“新保守派”崛起2025-07-30 01:07:32
- 參考封面|梅洛尼將帶領歐洲走向何方?2025-07-30 01:07:38
- 烏拉圭記者體驗中式生活精髓2025-07-30 01:07:29
- 俄美航天掌門人七年來首次“面對面會晤”2025-07-30 01:07:40
- 德媒:核聚變煉金或使黃金淪為廉價金屬2025-07-30 01:07:44
- 研究警告:2050年全球肝癌患者或將翻倍2025-07-30 01:07:35
- 二戰(zhàn)后首現人口自然負增長,法國面臨“孩子荒”2025-07-30 01:07:25
- 國際觀察丨中拉為全球人權治理貢獻“南方智慧”07-29
- 馬來西亞官員:期待進一步加強馬中體育與青年交流合作07-29
- 秘魯總統(tǒng):秘中全面戰(zhàn)略伙伴關系不斷鞏固07-29
- 中美經貿會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開始舉行07-29
- 沖突第五日 泰柬領導人將赴馬來西亞磋商;07-28
- 日本多地嚴重缺水 水稻產區(qū)面臨“新米危機”07-28
- 烏克蘭首次折損“幻影-2000”戰(zhàn)機 “非俄方擊落”07-24
- 中俄聯合海洋科考在俄啟動07-24
- 逛夜市 喝咖啡 品美食……City Walk爽爽貴陽07-21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