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探訪清代狀元府”后續(xù) 曾經猶如康百萬莊園
從空中鳥瞰狀元府的全貌
□記者朱長振文平偉攝影
核心提示丨
清代狀元后裔淪為乞丐?府第即將消失?8月26日,本報A10版報道了記者探訪位于我省鞏義市河洛鎮(zhèn)官殿村明月坡的清代狀元府的近況后,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,由朝廷親自撥銀修建的狀元府的原貌有多豪華?它又是如何漸漸走向敗落?請關注大河報記者的后續(xù)報道。
講述丨狀元后人牛師靜獨自居住在狀元府
57歲的牛師曾是牛師靜的監(jiān)護人,“和派出所簽有協(xié)議,監(jiān)護不好,他惹啥事兒我要負責任”,牛師曾說。
牛師曾現(xiàn)在住在離狀元府幾公里遠的一處居民小區(qū)內,那是政府統(tǒng)一建的,完全按照城市的小區(qū)模樣建造,“跟狀元府這邊的條件沒法比”,牛師曾說。
牛師曾與牛師靜同一個爺,是堂兄弟。
牛師靜本來吃低保,政府每年都有補助,也有不少志愿者送米、面到狀元府,但牛師靜從來不要,他說“要純天然的,還要自給自足”。
前些年,牛師曾的父親牛邦賢在世時,也住在狀元府,與牛師靜現(xiàn)在住的窯洞對門,所以,那時候整個狀元府還沒有大面積房倒屋塌。
2009年8月,牛邦賢去世后,就剩下牛師靜一人在狀元府居住,“他有時沒柴燒了,就砍院里的樹,有時他想不開了,就去扒院墻和窯洞,祖上留下來的頂子床,結實又好看,可他15元把它賣給收破爛的了,我們后人想追回來卻沒了線索,看他扒墻砍樹,我有幾個叔來勸過他,他一氣走了好幾個月沒回來”,牛師曾說。
“他這一次走可能又要老長時間不會回來了”,一聽說記者想晚上住下來等牛師靜回來,牛師曾趕緊打消了記者的念頭:“他現(xiàn)在與人交流都困難,你問東他答西,根本沒法采訪,啥時候回來,更沒個準信兒”。
記錄丨家譜和石碑中記載的狀元府大門早已不復存在
牛師曾拉著雙目失明的叔叔牛邦正,帶記者前往狀元宗祠,說起狀元府沒塌之前的豪華,牛邦正一個勁稱:“堪比康百萬莊園”。
通過祠堂內的碑文及牛師曾提供的牛氏家譜,記者初步還原了狀元府的恢宏原貌:據牛氏祠堂現(xiàn)存的光緒三年豎的《創(chuàng)造祖德堂小宗祠祀碑》記載:嘉慶二年(公元1797年)牛鳳山之祖牛巨川率長子六丙、次子六戊,因家貧由穆溝(今鞏義東,滎陽市高山鎮(zhèn))遷到明月坡(當地人稱瞪眼坡)。初居二龍山之陽,3年后,又再遷二龍山之陰,后遷至明月坡西,又由東院、中院擴至西院。該莊園創(chuàng)建于嘉慶年間,牛鳳山中狀元后,又大肆修建,前后歷時46年,才具有如此規(guī)模。
該莊園坐北向南,以中院為主,一字排開,從東往西為東院、中院、西院,如大鵬展翅,總面積約2400平方米。由于莊園依山而建,紅石根基,高約70余米,所以進入莊園,須從東面緩緩上一石山坡,上幾十步臺階,有30余米高。狀元府大門,脊高7米,檐高4.9米,深4.5米。門樓堂皇高大,硬山式青磚小瓦脊上雕刻龍獸,氣勢雄偉,門上方青石刻“圣旨”二字,其下又醒目地并排著三塊青石匾額,分別題為:“將軍第”、“狀元府”、“太史第”共九字。頭門兩邊又鑲嵌紅石刻聯(lián)、青石刻聯(lián)各一副。額聯(lián)均為傳臚牛瑄書寫,其字融妥,書法精練。門內上方懸掛“父子文武狀元傳臚”木刻大匾。大門正對狀元府客廳,步行約50米,穿過東院、中院前門,進入客廳先跨入月亮門,進內五間房上下二層,此處是接待客人之所。此房下面是二孔紅石窯,房子建在窯頂之上,房子內有木梯可以下去。窯洞深約10米,寬約4米,高度5米,并排二孔內部相通,有小洞沿梯可直上房子內部。出窯洞門外2米許為寨墻邊沿,深30余米,全部為紅石壘砌。莊園共建有41孔窯洞,房子30余間。
家譜和石碑中記載的狀元府大門早已不復存在。“我小時候還見過,但1958年那場下了40多天的大雨,硬是把大門及大部分磚瓦結構的建筑下塌了。”牛師曾指著下面一片樹林對記者說。
除了風雨對狀元府造成的傷害,人為的因素也在不斷加快著狀元府消失的步伐,再不保護,狀元府恐怕是要在我們眼皮底下消失了,牛師曾無奈地嘆息道。
關注丨網友相約參觀狀元府,呼吁盡快保護
網友的帖子,引來了參觀狀元府的各界人士,有狀元府的狀元后代,也有熱衷文物保護的志愿者,他們有的發(fā)文發(fā)帖呼吁政府盡快出臺政策,保護行將消失的狀元府,一位名叫易林森的網友還特意寫了一篇小詩。
結束采訪時,牛師曾特意回家給記者取來了厚厚一本牛氏家譜,“我們狀元后人每年去狀元墳奠祭時都要哭訴‘對不起先祖’,眼睜睜看著祖上留下的基業(yè)從眼皮底下消失,曾經政府在狀元府立了保護碑,沒想到,現(xiàn)在卻越毀越嚴重了”,牛師曾嘆息道。
- 全力為外貿企業(yè)出海保駕護航2025-05-06 09:05:13
- 中印尼共繪“全球南方”合作新圖景2025-05-06 09:05:23
- 巴菲特批評美國關稅政策:貿易不應被當做武器2025-05-04 02:05:04
- 五千年文明與科技共舞,看余杭寫就的“未來之書”2025-04-29 10:04:17
- 經典新排!北京人藝《風雪夜歸人》回歸首都劇場2025-04-29 10:04:29
- 發(fā)掘弘揚長江文化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2024-03-02 06:03:23
- “量子年”時鐘逼近,現(xiàn)代密碼技術面臨破解威脅,如何保護今天的2024-02-02 09:02:41
- 中國畫在意大利綻放盎然生機05-12
- 馬背上的司法長歌05-11
- 山深不偏遠 邊界有遠戚——紫云猴場鎮(zhèn)的“突圍記”05-11
- 馥郁芬芳母親節(jié) 康乃馨C位出道,創(chuàng)意花禮驚艷全場05-11
- 6月20日起,銅仁⇄北京航線有調整05-11
- 領略抹茶魅力 見證融合創(chuàng)新05-11
- 梵凈抹茶書寫中國茶產業(yè)新傳奇05-11
- 2025年第二屆“銅仁杯”業(yè)余圍棋公開賽落子05-11
- 第一屆梵凈山西線“登山見未來”登高賽鳴槍開跑05-11